来源:| 2024-08-06 15:53:14
文案:潘贞颖
图片:“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
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为了深入探索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一支由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组成的“桂韵寻迹”社会实践队伍踏上了寻访之旅。他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把吉屯,希望通过实地采访,记录下把吉造纸的独特魅力与传承故事,为把吉造纸的保护与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图1:“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走在山路上
2024年7月28日清晨,阳光斑驳地洒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引领着“桂韵寻迹”实践队的脚步,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路程,他们终于踏入了张德魁老先生那充满故事与温情的家中。张德魁老先生,在门槛处一眼便认出了这群远道而来的青年学子,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欢迎的光芒,随即以他那标志性的热情,迎接实践队队员们。
图2:“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在和张德魁老先生寒暄
不待片刻的迟疑,老先生便拿出自己种植的黄瓜与队员们分享,作为对远客的诚挚欢迎。这些黄瓜,不仅是自然之味的馈赠,更是老先生淳朴心灵的象征,让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品尝之余,也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一番简短而温馨的寒暄之后,气氛逐渐变得正式而庄重。“桂韵寻迹”实践队迅速进入状态,正式拉开了今天访谈的序幕。他们带着对把吉造纸知识的渴望与对非遗文化的尊重,准备倾听张德魁老先生与把吉造纸的故事,期待着在这次访谈中,能够探寻到更多关于把吉造纸的宝贵足迹。
图3:“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张德魁老先生
在“桂韵寻迹”实践队与张德魁老先生的深入交流中,一场关于古老把吉造纸技艺的生动讲解缓缓拉开序幕。面对实践队队员提出的首个问题——把吉造纸的具体步骤,张老先生显得游刃有余,他以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将这一传承百年的工艺娓娓道来。
讲解过程中,张老先生不仅语言详实,还巧妙地辅以手势与动作,仿佛将每一个关键环节都生动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从竹子的选材、砍伐、到浸泡、捣碎,再到细腻的纸浆制作与最终的晾晒成型,每一个步骤都被他描绘得既精确又充满画面感,让在场的每一位实践队队员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份古老技艺的复杂与精妙。
随着张老先生讲解的深入,实践队的队员们无不被这份传承千年的智慧所震撼。他们凝视着老先生那双布满岁月痕迹却依旧灵巧的手,心中不禁涌起对古老造纸技术的无限敬意。更让他们叹为观止的是,先人们竟能将坚硬顽强的竹子,通过这一系列的繁琐工序,转化为薄如蝉翼、韧性十足的把吉纸,这份匠心独运与智慧结晶,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图4:把吉屯村民家中留存的把吉纸
此次访谈不仅让“桂韵寻迹”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激发了他们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感。他们深知,这些古老技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
随着访谈的逐步深入,“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们揭开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现状:把吉造纸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张德魁老先生沉重地指出,由于把吉造纸过程耗时费力,成本高昂,加之现代科技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如今在把吉屯,能够坚守这一古老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
昔日的造纸坊,曾是村落中最为繁忙与活跃的场所,见证了一代代匠人的辛勤与汗水。而今,这些建筑却逐渐被遗忘,杂草丛生,青苔满布,它们孤独地矗立于村落一隅,仿佛是时间的遗孤,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
图4:把吉屯曾经的造纸坊
谈及此处,张老先生的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那份遗憾与无奈,不仅是对把吉造纸技艺失传的惋惜,更是对非遗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现状的深深忧虑。他的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位实践队队员都感受到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面对把吉造纸这项古老技艺濒临失传的严峻形势,“桂韵寻迹”实践队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与坚定。在当今工业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深信,非遗传承人们定能凭借智慧与毅力,将把吉造纸的传统精髓与现代工业化生产完美融合,实现技艺的流程化与自动化转型。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是对把吉造纸技艺的重新诠释与升华,更是对其辉煌历史的延续与致敬。
“桂韵寻迹”实践队坚信,通过科技赋能,把吉造纸将以一种更加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新面貌,重新步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我们共同期待,把吉造纸这一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不朽辉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4:张德魁老先生和“桂韵寻迹”实践队队员的合影
在“桂韵寻迹”实践队的探访与见证下,把吉造纸这一古老而珍贵的非遗技艺,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不朽的生命力。尽管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重重挑战,但正如实践队所坚信的那样,通过非遗传承人们的智慧与努力,以及现代科技的助力,把吉造纸必将迎来新的春天。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桂韵寻迹”这样的青年力量,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和宣传中来,用他们的热情与行动,为这些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未来,让我们青年人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作者:)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择高而立,再攀新高。回顾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这场汇聚了无数青年澎湃激情的创意盛宴,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博学笃行与创新竞进,更承载了千万...
2024-11-26
9月22日-24日,2024“巫溪-泰安”产销对接会暨巫溪企业泰安行系列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举办,标志着巫溪、泰安两地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振兴迈出...
2024-09-27
接力行善,让爱循环。由“环益童行”项目组指导,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学生工作协会主办的“星火相传,天商筑梦”环益童行环保公益主题活动圆满完成。本次活...
2024-10-17
12月13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指导;重庆市科普研究会、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主办,重庆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科学传播分会承办,...
2024-12-13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影像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北京时间12月4日,由大湾区深圳企业——乐其创新SmallRig主办的“斯莫...
2024-12-05